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视界 > 正文
英美政党制度批判
http://www.sctyzx.gov.cn/  (2013-09-24 18:20:00)  来源:
分享到: 更多

      所谓政党,即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动分子,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或者是议会中不同派别、联盟逐步发展起来的,如英、美,或者是在议会之外建立起来的,如德、意,总之是随着普选权的扩大、代议制的完善与发展而形成的。就其基本类型来说,可以分为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在资本主义国家现、当代政治生活中,政党的作用不可低估,公民的政治参与,国家权力的分配,政府的组织等等,都离不开政党。
      英、美的两党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有一定代表性的政党制度。两党制并不是说只有两个政党,而是指有两个居于政治垄断地位的政党。英国实行君主立宪,上院由贵族组成,与政党无关,下院由选举产生,获得多数席位的多数党为执政党,组织内阁,掌握政府权力;两党权力集中,党纪严明。美国总统、议员及一些重要官吏分别由选举产生,国会中的多数党与少数党的关系并不一定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两党组织松散,也没有严格的纪律。
本文通过介绍英美政党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剖析其存在的根据和现实窘境,从而更加坚定我们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信心,以有益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美国的政党政治
  美国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不仅操纵着选举,从中挑选自己的政治代言人,而且通过两大政党之间相互制衡维护着政治稳定。从理论上说,任何一名合乎宪法规定条件的公民都有当选美国总统或国会议员的资格和可能,但实际上,任何人没有强有力的政党支持都是不可能当选的。只有民主党和共和党这两大党才具有争夺控制政府权力的能力,只有他们才有势力把政治触角伸及美国的每一个角落,对美国的政治生活施加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美国的政党政治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历程,政党政治的混乱状况曾经如鬼魂魅影,一直伴随着独立后的美国。较为成熟的、以两党制为核心的政党政治迟至19世纪60年代才基本形成。但在联邦宪法中,并没有关于政党制度的条款,更没有规定美国实行两党制。美国现行两党制的合法性主要基于政治惯例,是美国建国后政治发展的历史产物。但不管两党制的法理依据何在,今天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两党制已经构成美国政党制度的基础。
      1,共和党和民主党。
美国政坛上,共和党和民主党分别自嘲性地以象和驴为各自的党徽。两党在组织形式上大体一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是全国委员会,主要是负责总统竞选的事务性工作。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主要是走过场,真正的事务在全国委员会中早已确定。全国委员会也并不是真正的决策机构,实际上决定着本党的重大事务的是执行委员会,党的竞选方针和纲领大多是由执委会秘密会议上确定,在全国委员会上通过,在全国代表大会上批准的。
  除了从全国到州和地方的正式组织外,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内部都存在着一个由党魁和党棍组成的职业政客集团,他们虽然在名义上并不是政党的领袖,也不为党章或法律认可,但却对政党的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操纵着本党几乎所有的重大事务。党魁是党棍的首脑,虽然不是党的公开领袖,但对地方政党组织起着实际操纵作用,他们通过收买、分赃、照顾、推荐同党等手段,可以对政党起巨大的影响力,党魁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党棍,这些人以从事政党活动为职业,常常为达目的不惜采取各种非法手段进行活动。水门事件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职业政客集团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特殊作用仍然是难以消除的。他们的作用主要在于:接收来自各种利益集团的政治捐款;通过秘密的非正式的渠道提名总统、州长、国会和地方议会议员以及其他民选的官职,影响各种官职的任命。
实际上美国拥有一定影响的政党仍大约有10多个,不过民主党和共和党这两大政党长期把持总统和国会,其他政党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动摇两大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
  第三党和小党始终无法取代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选举制度的制约。选举制度实际上是鼓励形成广泛基础、能够赢得多数选票的政党。两党是松散的政治联盟,这一点虽然决定了两党在组织性上的不足,难以拥有一支稳定的支持者队伍,但也因此增强了它们的包容性和投机性,使第三党难以争取大多数选民的支持。竞选经费的制约。美国的竞选是典型的金钱政治,任何候选人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根本不可能获得选举胜利。选民的心理定势。长期以来选民在投票时早已习惯在两大党候选人中选择一人,这是一种很难在短时期里改变的心理定势,近年来,选民们对两大党把持政权的越来越感到厌倦和不满,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指望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改变现实。绝大多数选民认为投第三党候选人的票等于是在浪费选票。
  2,两党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两党轮流执政,除了特殊情况,很少有一党长期把持政权的现象。在轮流执政的同时,一党同时控制总统位置和国会两院多数席位的现象较少,大多数时候是一党拥有总统位置,另一党则控制国会的交叉局面,这也是美国政治中权力制衡的一种重要表现。
两大政党都是松散的政治组织,赢得选举的胜利几乎是两党唯一的目标和存在价值。不像其他国家的政党那样有着明确的政治纲领、强有力的政党组织、固定的党员和党员必须遵守的党纪;政党成立的宗旨和目的也不是基于共同的信仰和追求,而是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聚集起来实现自身利益的团体。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只有竞选纲领而无基本的党纲,没有集中统一的、强有力的全国性组织,党的全国委员会只在大选时才发挥作用,与地方委员会之间也没有上下级关系,作为政党最重要领导机构的全国委员会在平时几乎没有日常活动,全国委员会的主席也不是政党的领袖,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当然领袖是总统或国会中的政党领袖。在政党内部,党员的人数和党籍极不固定,入党和退党无须任何手续,人们只能通过大选的选民登记才能大致估计某一党派的人数规模。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虽然也都有其党员队伍,但除了少数职业党员外,其他普通党员都拥有参加政党的充分自由,他们的行为不受党籍的任何约束,任何一位选民只需在选举登记时声称自己是某党党员,他就被视为属于该党,但在实际投票中,他并不一定按照他在选民登记时宣称的党派立场投本党候选人的票选。这样的任意跨党现象不仅在普通选民中常有发生,在总统或国会议员候选人中也屡见不鲜。
  相互竞争是两党制的直接表现。两党之间为了争夺总统位置、国会的控制权以及州和地方的政治权力,始终处于不断的矛盾和激烈争夺中。如果一个党赢得了选举胜利,就会有着许多肥缺,用于奖励对本党出过力的人员,使其更加卖力地维护本党利益。这种在早期美国的政坛上形成的“政治分赃”,迟至今日仍然是美国政治的一大特色。当然,两党之间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常常相互合作,得利的总是政客,受到愚弄和伤害的只能是民众。
  两党制对于维护美国的政治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民的参政权等方面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但是,两党制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两党制面临空前严重的信任危机。在经济上,所谓放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财政开支,降低税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改善社会福利等等,好象永远没有达到目的的希望。在社会方面,犯罪、吸毒、药品滥用、艾滋病、同性恋、家庭暴力、枪支泛滥等传统的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种族矛盾更加激化到一触即发的地步。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奉行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国际恐怖活动严重威胁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与传统盟友的分歧也日益凸现。人民越来越不相信两党中的任何一党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民意测验表明,高达79%的人期待能有新的东西来取代两党政治。
  其次,政党势力对比频繁变化,两党之间的政治观念和政策主张日益趋同,两党的政治界限和差别越来越模糊。在形成之初,民主党和共和党各自代表的政治观点和政策主张是截然不同的,分别被视为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典型代表。然而到上个90年代后,两党的政治主张差别越来越小。传统阵垒分明的两党制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复存在,为了摆脱困境,争取选民的支持,赢得政治权力,两党都已不再在乎自己的主张和政策是否符合自己的一贯主张和政治习惯,只是在大选到来时才会出于争取选票的需要制定出一份可以被视为党纲的竞选纲领,只要这份党纲能够吸引选民就行。获得选举胜利的总统在施政过程中也并不会完全按照自己在纲领中的承诺来行事,而是需要协调各个方面的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行使职权。总之,一方面政党已完全沦为争取选举胜利的机器,在政党这具空壳中,只装有“选举”这一样货色;另一方面,民众对由两党操纵、多种政治势力参与的选举日益厌倦,废除两党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鉴于两党的政策主张日趋接近,选民们普遍感到失去了选择余地,投票率的降低(这其中也有人们自我实现途径的多样化等原因,而且投票率的降低、政治参与意识的淡薄有时也有稳定政治的积极作用)和第三党影响的上升就是选民对两党制失望的典型表现。
  第三,政党的凝聚力严重下降,内部一致性不复存在。美国的两党制是复杂的民族、宗教、利益集团多元结构中主流价值理念相对一致性的产物,政党存在的这一基本特质决定了美国的两党在组织结构和集中程度方面天然就是比较脆弱的。
  美国政治的核心内容是政治职能的分化和政治权力的制衡,因此应该说在美国政治中起核心作用的是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基本权力,与之相对应的是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再加上两党制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越来越无法反映多元化的美国政治现实,更不能满足选民政治选择的多样性要求,政党的式微是必然的,但是政党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仍不可低估,在政治权力的分配、政治意识的鼓动、政治体系的构建、政治统治的实行、政治参与的组织方面,还没有哪一种力量,哪一个组织能取代政党。伴随着代议制和普选制而兴的美国政党将在美国政治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英国的政党政治
      1,托利和辉格。
      早在1679年,英国议会内的两派就为一个法案而互相对骂,一方骂另一方为“辉格”(苏格兰语,意为“强盗”),另一方面骂对方为“托利”(爱尔兰语,意为“歹徒”),不想这竟成为英国两党的最初名称。英国早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就已产生了由政党组织政府的早期两党制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18世纪后期、19世纪前期的英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旧阶级即贵族地主阶级或者日渐衰落,或者转变为资产阶级;而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益壮大,这就是为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成熟的两党制的建立奠定了社会阶级基础。
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宪政民主的发展使现代两党制的一些宪政民主的惯例也逐渐形成。
19世纪初,英国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议会于1832年通过了第一个《选举改革法》,降低选民资格标准,调整议席分配,合理划分选区。就在第一个《选举改革法》通过后,托利党和辉格党开始使用“保守党”和“自由党”来作为本党的新名称。1924年以后,工党代替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从而把英国的现代两党制推向了新的阶段。
      2,两党制度的现状。
      与美国的两大党比较,英国的两大党组织较严密,内部凝聚力较强。要了解英国政党制度,必须了解英国体制内与体制外的政党组织情况。
体制外政党组织。包括:
      ①党的地方和基层组织。两党的地方组织大致相同,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各区党的组织机构主要有:区评议会、执行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等。党的地方组织具有双重职能:一方面是贯彻执行中央党组织和领导人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接受中央党组织和领导人对地方和选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另一方面是指导基层选区的组织发展和竞选活动,控制、监督和协调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英国两大党的基层组织也大致相同,主要是选区协会。英国的两大党的中央组织在地方上都设有派出机构,主要职能是:一方面,密切党中央组织与地方组织的关系,使下情上达,上情下达,中央对地方和选区的一切命令、指示,实际上都由总部派驻地方的特派总办发出。另一方面,代表中央组织加强对地方和基层党组织的监督、控制和协调,使之切实贯彻执行中央组织和党的领导的决定。
②党的中央组织。一般包括下列机构:党员代表大会,是党的年会,每年举行一次。从制度上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实际上,党的决策实权掌握在各党的中央执行机构或者领导人手中。中央委员会,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的决议通常仅供党的执行委员会和领导人参考。中央执行委员会,是两大党的中央常设机构。主要是负责党的日常工作。中央其他机构,包括组织、宣传、妇女、青年等工作机构,负责党的各个方面的专项工作。
③党的领导人。两大党的领导人主要包括党的领袖和主席,均由党的组织选举产生,两大党领导人的主要职能是:全面领导、指挥、控制、监督和协调党的各级组织和成员的活动。
      体制内政党组织。包括:
      ①议会内政党组织。议会党团是各党的成员进入议会上、下两议院后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由本党议员组成的一种组织。各政党议员在议会内必须与本党议会党团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将受到惩戒,直至开除出党、剥夺下届议员候选人资格。议会内正式机构是指议会内由多数党控制并经正式选举出的议长、副议长和各委员会以及两院联席会议主席等。议会内正式机构的职能是贯彻执行本党议会党团领袖和督导员的政治意志。有些职位,如议长,表面上保持政治中立,实际上做不到或不能完全做到。
      ②中央政府内政党组织是指政党进入中央政府的内阁、各部委及其他直属或附属机构后形成的组织机构。在大选后,下议院多数党以本党的原内阁(执政党)或“影子内阁”(反对党)为基础组成一党内阁(有时也有多党联合内阁)。内阁下设的各部委和其他机构领导班子也绝大多数由执政党成员组成。
      ③司法机构和公务员机构本是两个在政治上应保持“中立”的组织机构,但实际上,由于在任命机构的领导成员和高级公务员时常带有党派色彩等原因,司法机构和公务员机构在很大程度上也为政党组织所控制和影响。
体制内外政党组织的关系。英国政党的体制内与体制外组织的关系总体上来说是体制内政党组织支配和控制体制外政党组织的关系。
      3,两党制度的困境。
      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英国两党都形成了稳定的党魁选举制度和党内督导制度,政党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执政党与反对党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以宪法惯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英国的两党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①关于“影子内阁”。保守党于1907年首创“影子内阁”。之所以被称为“影子内阁”,是因为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内阁,而是一个象影子一样的虚幻的“内阁”。这种做法后来逐渐变成一个宪法惯例,即凡在大选中获得下议院次多议席的政党就正式成为反对党,在野时组织本党的“影子内阁”,一旦执政党政府因各种原因下台,就接宪法惯例,反对党以其“影子内阁”为基础组织政府,执掌政权。“影子内阁”的惯例导致执政党和反对党以外的其他政党要上台执政,难度就更大了,因为他们首先必须争取得反对党的地位,然后才有可能成为执政党。所谓的“民主”,不过是两党内的、大打了折扣的民主。
      ②关于“小党”。英国除了两大政党之外的政党,通常被称为小党。小党面临一些不容易克服的困难:第一,财政困难是小党的致命弱点。第二,在政策上小党也很难拿出更能吸引全国选民的政策。小党就是在两大政党的政策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当然是很难有所作为的。第三,小党由于经费不足、组织不健全,很难吸引一支支持它们的浩大的选民队伍。第四,支持者的地理分布状况对小党也很不利。英国议会选举实行简单多数制,即在一个选区里,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当选。大党有雄厚的财力和组织支持,支持者集中,容易当选。据统计,在1979年的大选中,大党当选的候选人,平均赢得选票约4万张,小党当选的候选人平均为40余万张。第五,选民的心理定式作用也对小党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小党的困境正是英国民主的困境。
      ③“政策趋同”。两大政党的政策取向日益趋同。一般说来,工党的对内政策倾向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而保守党则倾向于保护自由竞争。到了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大政党为了达到笼络人心、赢得选举、上台执政的目的,都尽量使自己的政策主张迎合社会大多数人的要求与愿望,从而使两大党的政策取向日益趋同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④两党制与议会政治。英国19世纪的几次议会选举改革使选举权扩大,选民人数增多。从此以后,要有人专门做登记选民的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机构和人员去做,于是议会内的两党派在议会外发展自己的组织,从而逐渐形成了两个全国性的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责任内阁制和竞选又促进了议会内党组织的逐步健全。执政党必须保证本党议员的忠诚,并由党的督导员保证本党议员有足够的人数出席投票,同时监督他们支持本党团的决议。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议会辩论,名义上是议员们代表人民商讨国事,实际上往往是两大党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攻讦:执政党议员通常肯定本党派的执政方针,在野党议员则通常反对执政党的施政方针,故很难切实讨论是非曲直。所以,政党组织不但是竞选工具,而且是党的领袖控制本党议员的途径。结果,名义上内阁向议会负责,实际上内阁由多数党组成,内阁反而控制着议会,执政党的领袖(首相)控制着内阁。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上谈不上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制约关系,也根本谈不上立法权优于行政权。这种两党政治造成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所担心的那种不合理状况:“握有制定法律权力的人,也握有执行权力。”执政者可以超越自己所制定的法律,使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只反映他们自己的利益而不反映社会整体的利益。


      几点认识
  1、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但都是现实选择、人民选择和历史选择的结果,基本符合其国情,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党制度,各国人民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政党制度,并由此实现政治参与,表达政治主张,掌握政治权力。
  2、实践证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形成的,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完全符合中国国情。通过对西方政党制度的了解,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对比中西政党制度,其中最根本的分野在于我们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以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巩固和政治的稳定;同时,我国政党间的关系由竞争而变为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以更充分地利用政治资源,更好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需要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影响、制约、决定其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因素十分复杂,吸收和借鉴必须十分慎重,决不可等同于单纯的科学技术的借鉴和吸收。
  4、西方政党制度中,有些经验和作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如:通过政党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政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修正纲领和主张,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其群众基础;社会通过最广泛地提供个人实现价值的途径,使大多数民众对政治保持一定程度的疏离和一定的心理距离,以维护政治的稳定;政党内完善的督导制度;西方政党对本党代表性人士的培养;政党内部事务与国家其他事务的分离等等。
  5、我们的借鉴和吸收是有价值取向和效用目标的,即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