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疗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问题:一是医疗机构对康复医疗重视不够。二是康复医疗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三是康复医疗价格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四是残疾病人康复救助政策有待完善。
为此,省政协委员黎萍建议:
一、高度重视康复医疗。一是省政府按照八部委于2021年6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精神,尽快出台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指导地方深入开展康复医疗工作。二是中省加大对康复医疗的经费投入,并向基层倾斜,重点用于支持基层提升康复医疗能力和加强对残疾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康复救助。三是建立省市康复医疗医联体,加强市(州)康复医疗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康复医疗人才的教育培养力度,为康复医疗工作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二、加大专业人才培养。一是积极鼓励我省各医学类院校增设康复医师本专科专业,并积极支持开设硕研及以上高学历教育,加大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力度。二是拓宽准入渠道,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其它类别医师通过培训并考试考核合格取得康复医师执业资格。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依托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综合医院康复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基层社区康复员的技术培训,尽快提升康复专业人员数量。探索开展残联系统和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双向进修和双向指导,提高康复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一是继续深化康复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康复诊疗项目价格管理,并适度提高收费标准。二是积极促进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发展。省级层面应加快制定医养结合医疗机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和发展意见,让市、县层面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促进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发展。三是增加康复医疗医保报销项目,将基本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医疗、康复和护理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尤其是矫形器、假肢、个人移动、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等康复辅助器具,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四、完善康复救助政策。一是完善救助政策,扩大救助范围。省级层面应加快制定残疾儿童康复医保特惠政策,扩大报销项目和比例,落实医疗救助,进一步减轻困难残疾儿童家庭的康复医疗负担。二是保障经费投入,提升救助水平。中、省残疾儿童康复经费需向欠发达地区倾斜,重点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需求;进一步优化康复救助经费结算管理,保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加强阵地建设,确保服务到位。加快康复医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康复技术培训基地;通过财政补助或奖励的方式,鼓励康复机构加大投入,引进先进、适用、有效的医疗设备,增强康复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