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国对我国的芯片出口管制大幅度升级,涉及高算力芯片、先进逻辑芯片和高端存储芯片制造,意图限制我国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尤其是人工智能算力,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四川作为我国西部科技大省,现有芯片相关企业2775家(位居全国第8),其中成都市就有1995家,相关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我省集成电路产业增速明显加快,但大量企业均以提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为主,而具备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高端算力芯片企业资源极为稀缺,是我省芯片发展的明显短板。主要包括:一是领军企业不足,二是相关载体缺乏,三是“塔尖”人才稀缺。
为此,省政协委员徐科建议:
一、 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领军企业
借鉴上海张江模式,考虑引进类似英特尔、英伟达、高通、AMD等国际知名高端芯片设计企业。考虑到目前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对中国芯片行业的全方位打压,也应该全面引入国内高端算力芯片设计企业,例如中兴微电子,燧原科技等。国内的这些高端芯片企业,在成都多以分公司或者项目公司的形式存在,通过政策支持引导的方式,鼓励及吸引它们加大对四川的研发投入,招引企业在我省落地区域总部,扩大研发人力规模,购买IP(知识产权)、EDA设计软件,尤其是国内自主可控的IP和EDA,同时加大对企业先进工艺芯片(5nm及以下)流片的支持力度。
二、 积极推进产业园和研究院建设
一是规划建设高端算力芯片产业园或者研究院。参考位于比利时的欧洲微电子中心IMEC和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ASTRI)运作模式,设立政府支持成立的集成电路新型研究机构。政府提供短期资金支持,后续通过众筹式合作研究项目,如多边合作工业联盟项目或客户定制双边研发项目的形式,大量吸取业界科研资金维持其运作。二是创新运行机制。机构体制应该灵活,可像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主要从事应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相关的业务。这类从事高端芯片设计及制造业务的基础性研究机构,需要和产业界密切合作,形成“需求、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良性闭环迭代。三是创新考评方式。对新型研究机构不按论文数量和专利数量等传统方式考评,主要评价其研究能力、吸引产业界经费等。新型研究机构对知识产权等的分享要按照商业规则,以促进机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畅通企业与高校人才交流
一是鼓励企业高级人才到学校教学。高端算力芯片最顶尖的技术通常都在大企业中研发出来,应鼓励高校从企业中聘用有研发经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甚至退休的研发人员,担任高校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回学校授课。二是促进企业与高校加强合作,开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企业与高校围绕高端算力芯片的设计和制造等重点领域,形成战略合作,突破传统的单点的产学研项目合作模式;共建联合实验室,通过联合导师(工业界 + 学术界各一名)制度,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将其相关的技术领域以适当的形式(例如签订知识技术保密约定后)对学校开放,与学校合作开展联合课程开发与教学、课外实践活动,高校与企业签署定向培养合约,把实习与就业等紧密结合,有计划的向头部企业引导输送人才,建立创新实践型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