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星堆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广泛合作,赋能文物保护利用,聚力多学科融合提升文物考古水平、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持续提高科研能力、利用前沿科技手段创新展示传播方式提升服务游客能力。然而,三星堆文化和科技融合仍然存在明显短板和不足,如科研能力亟待提升,科技人才支撑薄弱等。
为此,省政协委员马可建议:
一加强关键技术研究,提升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保护水平
充分发挥三星堆研究院的技术支撑作用,推进开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着力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三星堆考古与文物修复中心。一要加强考古发掘技术研究。围绕三星堆测年技术研究及应用,古代青铜器、象牙及海贝溯源研究,三星堆聚落模式、文化祭祀体系研究谋求新成果,创新考古装备的科技应用,不断提高考古工作现场发掘和分析检测保护能力。二要加强文物修复技术研究。开展文物智能化虚拟复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三星堆青铜、玉石器、陶瓷器、象牙等材质文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青铜器的复原试铸等新工艺、新工具研究。三要加强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探索气候变化对三星堆文物赋存环境的影响、文物安全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跨领域综合研究,加快开展三星堆出土脆弱文物保护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
二高标准打造数字化智慧博物馆
深化“数字三星堆”探索和实践,不断增强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展示。一是打造智慧展陈体系。依托云网资源规划、虚拟世界的构建以及沉浸交互的开发实现能力,推动三星堆博物馆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业合作,创新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展陈新体系。二是构建数字展示体验空间。支持博物馆与企业开展智能导播、云制作、云上演绎等联合技术攻关,充分利用全息投影、球幕影院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和以三维建模、AR、VR、AI 等为代表的场景科技,以古地貌古环境考古研究成果为依据,对遗址历史景观进行修复展示,开展虚拟考古体验项目。三是建设文物数据库。依托前沿技术手段,通过拍摄考古发掘工地实景宣传片以及对单项遗迹和出土文物进行三维扫描等工作,不断丰富完善考古数字资产,多维度助力文物保护以及文物文化价值的挖掘和传播。
三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支持四川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共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适时申报国、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创新)基地、科普基地,建设“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基地”,搭建开放性、国际性、综合性的研究交流合作平台。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支持三星堆博物馆、研究院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吸纳培养文化和科技创新人才,优化完善院馆之间的人才交流机制,着力培养文物考古和修复的后继技术力量。优先支持三星堆科技人才申报科技领军人才和英才计划,鼓励三星堆申报国省级外国专家项目、引才引智基地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致川研、致川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