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第三十一条指出,要“加强民营经济统计监测评估,必要时可研究编制统一规范的民营经济发展指数”。四川省工商联积极探索加强民营经济统计监测评估新方式,联合省税务局、省发改委、国网四川电力等部门,首创发布民营经济税电指数。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工商联(省商会)主席(会长)唐燕接受采访时表示,“民营经济税电指数”发布以来,数据客观、反映及时、覆盖全面,发现好势头、找准真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十分有助于研判民营经济运行情况、发展趋势,有利于民营企业提振信心、增强动能,也有助于更好服务党委、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已成为服务四川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数字担当”。
2023年,四川省民营经济税电指数为107.8,高全省税电指数1.1点,较2022年提升4.1点。全省民营经济主体433万余户,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高全省平均0.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生产用电量同比增长11.9%,高全省平均0.9个百分点。唐燕表示,“税电指数忠实记录了一年来民营经济不惧风浪、勇毅前行的坚实步伐,也见证了四川民营企业‘蓄满力’、拼经济的强劲势头。”
唐燕介绍,“2023年,四川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稳二快三优’的特点。”全省各市州民营经济税电指数均保持在荣枯线上运行,重点区域“稳大盘”,保障经济向好基本面;民营新办主体“增长快”,提振信心强就业,生产经营活力明显提升;民营经济在外部市场竞争力逐步加强,重点企业出口“增长快”,优化了外贸新格局。据介绍,2023年,四川省民营制造业税电指数累计为104.7,高全省面上0.8个点。工业布局“结构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2023年,四川省民营服务业税电指数累计为109.4,高全省服务业1.8点。服务业恢复“形势优”,新型消费经济贡献突出;2023年,四川省民营科研技术服务业税电指数达117.1,创下三年来历史新高。企业发展“创新优”,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唐燕介绍,2023年四川GDP突破6万亿,经济增速达6%,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其中民营经济作出了“56999”的贡献。2023年,我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22万亿元,占全省GDP的53.5%;民营经济实现入库税收4464.7亿元,占全省企业税收的62.3%;民营市场主体达876.8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的97.3%;民营经济城镇就业登记2589万人,占全省城镇就业登记总人数的92.5%;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97%以上,在高质量发展中“更显担当”。下一步,工商联将联合税务、发改等部门,搭建民营企业多方沟通桥梁,通过畅通政企、银企等沟通渠道,更加积极落实民营企业发展意见建议,持续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落地落实,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税电指数”既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又是靠前服务民营企业的生动实践,四川省工商联协同省税务局、金融监管局等部门,与18家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推广“税电指数贷”,直抵企业“心窝”,以“银税互动”新方式打开了民营企业融资新思路。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为市场主体发放“税电指数”贷款22.7亿元,助力广大民营企业为加快建设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名词解释】
民营经济税电指数:企业生产就要用电,就会产生电力数据;企业经营就要发生购买和销售行为就会产生购、销两项数据,可以运用税务发票进行统计。相互印证并运用电力消耗、购买和销售金额的同比数能够较为准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状况。
“民营经济税电指数”采用“同比指数”的总体设计思路,主要反映趋势变化。与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相似,民营经济税电指数也有一个荣枯线为100,当指数高于100时,表示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呈现同比增长态势,民营经济发展处于景气或上行时期,数值越大形势越好;指数低于100时,表明企业生产经营同比下滑,民营经济有收缩或下行的压力,数值越小下行压力越大。
(省工商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