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峰彝族乡田坝村位于荥经县城北部,距县城14公里,曾经的田坝村,“千亩梯田栉比排”,是远近闻名的“稻香村”、然而,由于村里人均耕地不均,收入来源单一,加之种植农业常常靠天吃饭,二十多年过去了,别的村都在提速发展,而田坝村像似被按下了“暂停键”,一度面临着缺钱、缺人、缺产业,以及设施条件不足、环境美化不足、服务供给不足等“三缺三不足”难题。近年来,田坝村立足民俗文化和民族特色,紧紧围绕茶叶这“一片叶子”,成就了一方产业,富了一方百姓,实现了民富村强的蝶变,昔日的传统农业村焕发出了新生机,按下了发展的“加速键”,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吸引了凉山金阳、美姑等地彝族同胞自发搬迁至此,走出了“生态茶乡+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模式,绘就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文化底色和发展成色。
田坝村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立足民俗文化和民族特色,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以民族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绿色发展融合发展为工作思路,通过做大产业、优化治理、配强队伍、促进民族团结等方式,围绕“一片叶子+民族文化”作文章,将彝族文化塑造成振兴品牌,使之成为发展休闲农业、种养循环、乡村旅游的助推器,走出一条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发展有机结合的致富路,打造出产业强、治理优、环境美、村民富、共进步的“茶海彝乡·魅力田坝”。
田坝村是2021年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辖区内的宝峰小学是2021年市级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宝峰小学在校学生16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3人。宝峰彝族为田坝村300余亩鱼塘及周边基地进行科学规划,建设生态观光园、环游设施及相应的服务设施。全乡现有茶园面积6000余亩,投产面积达到5000余亩,建成茶叶、桂花混植党建示范基地500亩,发展桢楠套种茶叶示范基地2300亩,通过统防统治5000余亩,全面实行IPM绿色防控,完成田坝村五一组茶园茶叶IPM绿色防控示范园建设。2021年全年人均收入11737元。2021年宝峰彝族乡被评为“雅安市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宝峰彝族乡积极争取民族类项目资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的为群众完成了全乡约20000米生产便道建设、10000平米的院坝硬化、2000平方米外墙民族元素的风貌打造,有效的为群众解决了迫切问题,改善了老百姓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的通行条件,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的促进茶叶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使老百姓增收致富。
近年来,宝峰彝族乡党委、政府创新宣传模式,通过召开“乡、村、组干部学习会”“坝坝会”“微信群”“文艺下乡”“村村响”“田间地头”等方式广泛宣讲党中央的民族法规政策知识,民族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通过“课堂+现场+操作”方式,开展对茶农种茶制茶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种植管护水平。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茶叶品质,扩大品牌知名度,打造高山生态茶叶品牌。
同时,为了让前来办事的、不懂汉语的彝族同胞能直接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还设置彝、汉“双语服务窗口”,这不仅能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更能有效的为彝族群众提升服务质量。
民族团结润民心,文化认同铸根魂。如今的宝峰,全乡各族人民团结和谐亲如一家,携手奋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康庄大道上,以昂扬的姿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继续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宝峰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