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成都 > 正文
【成都】都江堰市灌口街道党工委荣获“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
http://www.sctyzx.gov.cn/  (2025-09-30 17:59:18)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9月29日上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涌现出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都江堰市灌口街道党工委荣获“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

近年来,灌口街道党工委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依托当地深厚文化底蕴和“景城一体”独特优势,以文旅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以景区为媒介,打造交往“心”平台

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景区”创建工作,精心打造“松游小唱”、明城墙、董寿平旧居、西关口等特色文旅场景,更倾力打造了一条汇聚浓郁“民族味儿”的文化美食街区。走进这条美食街区,“清真串串”的香气、“清真回香园”的地道风味扑鼻而来,128家像“浮云庭”、“酱菜坊”这样的特色店铺林立其间,让昔日茶马古道的繁华在游客的味蕾上“重生”,这些店铺已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点”,而这里更是多民族民俗交流交融的鲜活舞台。

灌口街道南桥社区工作人员王惠介绍道:每次组织活动,我们都特别邀请回族、藏族、羌族等不同民族的居民和商家一起参与,大家常常齐聚一堂,在享用美食的同时,热烈地讨论、真诚地交流、分享各自民族的文化心得和生活体会,现场气氛总是既热烈又温馨,这些常态化的民族文化活动,正悄然成为民族融合的“时代印记”。

为了更深入地展示民族风采、促进交流互鉴,街道党工委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依托成都村政学院共建现场教学点,开发了2条精品研学线路。在社区打造了一个集“文创展示、交流互动、便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化平台,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了实体支撑。近年来,该教学点已成功接待民族团结专项培训班102场,累计服务各族干部群众超过8300人次。通过“文旅搭台、民族唱戏”,街道党工委正探索出一条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在景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有效路径,让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以游客为主体,搭建交流连心桥

街道党工委以活动互融、主体共进为桥梁纽带,真正让商户联盟“动”起来,让文化浸润“活”起来。“我们将各民族歌舞、非遗技艺、特色服饰展演等文化瑰宝,植入春节、清明放水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先后举办蓉城一家亲、邻里集市等民族文化主题活动,让游客在游玩中深度感知多元一体中华文化魅力”,南桥社区“同心”回族艺术团团长赵燕燕津津乐道。

与此同时,街道党工委积极引导景区及街区10余家文旅经营主体成为民族团结创建主力,在经营服务中自觉传播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民族特色店铺依托海量游客,通过商户联动,带动周边商铺共同推介民族文化,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商家评选,激发商家居民参与热情,将团结的毛细血管延伸至街区每个角落,形成以点带面、全域共荣格局。

以共享为纽带,绘就交融同心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街道党工委着力建强基层的“四梁八柱”,创新“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民族工作精准嵌入30个基层治理网格,实现民族事务服务管理精细化、全覆盖,网格员明确“政策宣传、需求摸排、矛盾调处、服务代办”等职责,年均走访服务少数民族群众超3000余人次,解决实际困难100余件。街道南桥社区书记向科说道:“今年来我们社区围绕民族团结工作,积极发动有公信力、有威望的少数民族代表参与到街区治理,先后有5位少数民族商家担任西街、南街的街长,传递党的声音,调解商家纠纷,有效化解了少数民族商家与其他商家的矛盾,实现街区的和谐共生,带动各族群众携手奋进”。

为进一步提升游客游览体验,杜绝尾随兜售、欺客宰客行为,创新实施“社区+景区+街区+小区”联动治理模式,为了更好的服务游客,在景区设立了民族团结志愿服务点5个,提供多语种导览、应急救助、政策咨询,年服务游客3万人次;依托30余家少数民族商家,组建多民族商家联盟,共同制定商家公约,实行价目可视化菜单和经营项目负面清单,有效破解了商铺出摊占道、拉客宰客等问题,解决了过去没有解决的城市管理顽症。少数民族街长谢磊说到:“在灌口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我们还成立了商家联盟,自从成立商家联盟以来,我们既避免了同行恶性竞争,更是提升了游客体验,生意也比以前更好做了”。

街道党工委将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进一步整合辖区丰富文旅资源,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民族团结文化地标与体验场景,持续探索文旅引流聚人、场景融合润心、精细服务促融的灌口路径,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