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建仁,德阳市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一家三代人,从机械加工到餐饮经营,在德阳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上兴业生活、扎根成长。
扎根:德阳成了新家乡
“我父亲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到中江发展了。”陈建仁说,自己之所以来中江投资创业,起因是自己的父亲。
上世纪末,陈建仁的父亲陈和利被中江的热情与发展潜力所吸引,创建了中江利通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由于父亲在中江投资发展,我大学毕业后也从台湾来到中江,帮我爸管理他的机械厂。”2005年,陈建仁开始打理中江的机械厂,与众多在大陆拼搏的台商一样,他辛勤创业、渐渐融入本地生活。每逢端午、中秋,为了满足对家乡味道的眷恋,陈建仁的母亲总会从台湾带来地道食材,亲手制作台式烧肉粽和台式月饼。不仅一解乡愁,更分赠亲友和同事,广受好评。
2016年经媒体报道后,他们的粽子在线上销售火爆并广受好评。“不仅是粽子供不应求,我们也做台式月饼、凤梨酥和台湾口味的馒头,妈妈一人忙不过来,我就有了转行做道地台式餐饮生意的想法。”
如今,陈建仁的馥渝复合式餐厅不仅是美食据点,更成为了台湾青年来德阳以及成都周边考察创业的交流驿站。在这里,台湾青年们能听到熟悉的乡音,吃到熟悉的台湾味,也可以了解到大陆的相关政策信息,还能感受到两岸同胞在生活上的关怀与帮助。
2021年,陈建仁的儿子在这里出生,他们一家三代已在德阳深深扎根,安心生活兴业。
深耕:有了“家”的归属感
在事业上,陈建仁同样感到安心,“对于我们台商,政府也有很多的扶持政策,台办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整个营商环境都很好。”
政策平台上,针对台胞在工商注册、资质审批等方面,台办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搭建了“台商绿色通道”。创业初期,德阳市台办以现场办公方式为陈建仁的餐厅解决了申请食品许可证等问题,中江县台办也会同县食药监局现场指导食品生产车间标准化建设等,让餐饮“零起步”的陈健仁很是感动。
文化融入方面,台办每年举办“两岸同胞共庆传统节日”活动——端午共包粽子、中秋同赏明月、年终尾牙等,这种深厚的“文化共情”,让许多如陈建仁一样在德阳生活的台胞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承办“两岸同胞共庆传统节日”活动——端午包粽子
资源对接方面,为帮助台胞企业拓展市场、链接资源,德阳市台办联合德阳台资企业协会,定期组织服务台商台企“面对面”、考察发展环境、台资企业大走访等活动,为台企与本地企业、行业协会对接搭平台。为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德阳创建国家级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出台专项政策,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创业补贴、创业指导等扶持措施。
在多方支持下,陈建仁的馥渝复合式餐厅发展迅猛,挂牌德阳台湾青年创业园中江活动基地,被德阳市商务局评为首批“德阳特色小店”。今年,爱奇艺的综艺节目“姐姐当家”的谢娜也到餐厅取景,让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这些点滴,都让陈建仁一家感受到深深的温暖和倍增的干劲。
使命:推动两岸走近走亲
陈建仁说,我们是两岸婚姻家庭,我是台湾人,我太太是绵阳人,真的是两岸一家亲了。在陈建仁的眼里,“两岸一家亲”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同根同源的血肉相连。

餐厅承办德阳市台联会理事会议
陈建仁把“两岸一家亲”落实到德阳市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的履职上,始终以促进德阳与台湾的交流合作为使命,搭建两岸同胞沟通的桥梁。
他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每年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陈建仁和台办策划联谊活动,邀请德阳本地居民与台胞一同参与,开展包粽子等民俗活动,分享背后的文化故事,一方面让台胞在异乡感受到家的氛围,同时也让德阳民众深入了解台湾民俗文化,共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他主动帮助台湾青年来德阳发展。陈建仁以自身的发展经历,向台湾青年宣传德阳的创业环境、政策优势,协助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为来德阳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场地对接、项目指导等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创业初期的实际困难。青年台胞朱俊柏到中江投资创建四川隆义新材料有限公司,陈建仁利用自身资源为他的业务搭线。朱俊柏的公司在发展中遇到困难,陈建仁协助台办积极帮他解决。
展望未来,陈建仁充满信心。他认为,德阳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对文旅产业的部署为深耕文旅领域的台胞,开辟了新的机遇之窗。他的台式花园餐厅可以台湾经典美食与中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混搭成为文旅融合的鲜活样本。“世界三星堆”的国际影响力将为德阳带来全球游客,让经营文旅项目的台胞搭上“流量快车”。陈建仁表示,未来,他和德阳市台协会将以服务台商落地德阳为已任,在台湾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吸引优质项目来德阳。同时,帮助在德台企扩大规模、健康发展,让更多台胞在德阳找到“家”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