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泸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全面推进“两个健康”示范建设工作,“五力”并举,有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1月11日,泸县在全省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市县建设启动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一是夯实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力。始终坚持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酝酿完善《关于争创全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创新示范县试点建设的意见》,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两个健康”示范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增强非公经济人士凝聚力。发挥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强化党组织和商会建设。全县非公企业中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有153家,联合建立党组织的有57家,选派党建指导员138名,实现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全覆盖。在全县4个园区分别设立统战工作部,在商会、企业建立统战工作站,落实企业统战工作联络员。推荐非公经济人士担任市县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135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不断培育商会发展壮大,打造“泸商之家”。1个直属商会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2个乡镇分会升级为直属分会,进一步汇聚非公经济力量。

三是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源动力。始终把人才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出台《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驻外人才工作站9个,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名和硕(博)士286名。投资新建人才公寓,落实各类人才安家补贴、岗位激励、体检、慰问等福利措施,营造拴心留人环境。不断提升便民服务能力,设立“金融服务、投资咨询、税务服务、维权投诉、法律援助”五个中心,完成20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分类设置“4+X”便民服务功能区,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定制“就近办”个性化服务,构建服务民营企业“绿色通道”。扎实开展援企稳岗工作,2021年累计为民营经济减税降费7.3亿元。着力破解融资难题,创建泸州首个“互联网+”泸县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设立“龙城兴园贷”,推进金融机构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2021年帮助企业融资84.3亿元,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优化要素保障,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累计盘活闲置土地2.3万亩;推进发电侧和销售侧电价市场化,为企业年节约电费支出4000万元;实行直供气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用气成本。

四是提升营商环境吸引力。持续开展向民营企业家“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活动,建立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受理办理工作机制,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企业一线服务,主动解决企业困难。联合县法院成立商会商事调解中心,提供便捷法治服务。从全县“两代表一委员”、企业负责人、新闻媒体、律师、专家学者、基层干部中选聘20名“营商环境观察员”,负责调研、收集企业的诉求问题并提出建议。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探索出台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与企业家交往守则,做到交往有温度、有边界、有底线。依托县人大“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县政协“有事来协商”等平台,鼓励企业家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合理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交往有道的良好政商环境。
五是彰显民营人士社会担当力。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社会职责,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在脱贫攻坚、抗击疫情、抗震救灾等全县大事要事中捐款捐物累计超过1.2亿元。引领民营经济人士担当担责、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和“光彩事业”,树立民营经济人士良好社会形象。
(泸县县委统战部 泸县工商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