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巍城河畔,一棵棵历经百年风雨的青皮软籽石榴古树依然枝繁叶茂,它以甘甜的果实诉说着一段民族交融、携手创业的动人篇章。这里便是会理市关河镇菜籽园村,一个由450余户、1800余名彝汉两族同胞共同用汗水浇灌、用智慧经营的美好家园。
历史回响,石榴古树见证民族共融。“菜籽园”承载着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记忆。汉族移民与云南迁入的彝族同胞在此垦荒拓土,历经“官村司府”“兴隆大队”“元隆大队”等沿革,于2020年完成两村合并,形成7个村民小组“大杂居、小聚居”格局。300余年青皮软籽石榴古树,以最原始、最纯粹的“母本之味”见证着彝汉文化交融,长号与农耕技艺在此碰撞,铸就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基因。
产业共兴,石榴红果铺就致富新路 。菜籽园村党委创新推行“村党委+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成立农业合作社,通过统一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市场销售,实现了石榴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村石榴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年产量超5000吨,培育出“会理红”等优质品种,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年产值突破千万大关。石榴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8万元,真正实现了“一棵石榴树,致富一家人”的美好愿景。在石榴产业带动下,板栗、何首乌、李子、魔芋等特色种植业和乡村旅游同步发展,形成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
文化共生,彝汉节庆绽放团结之花。非遗共传,彝族长号演奏、蹢脚舞与汉族农耕技艺相互滋养,村内长号队、蹢脚舞队年均演出50余场,婚丧嫁娶中长号鸣响成为共同习俗。节庆共乐,火把节与石榴文化节深度融合,彝汉同胞共跳达体舞、共评“石榴王”,“双语夜校”促进语言互通,“民族团结调解室”实现矛盾化解率100%。村规共守,党员干部带头践行,赵正洪、钟和林等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凝聚“彝汉同心、石榴同根”共识。
迈向未来,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今天菜籽园,公路通组达户、水库山塘润泽田园、美丽的格桑花开遍山野,先后获评“省级四好村”“州级文明村”等荣誉,村容整洁、乡风淳厚、百姓安居乐业。未来,菜籽园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石榴产业为纽带,扩大种植规模、探索深加工产品、深化农文旅融合,让城河畔的“石榴红”与“团结花”交相辉映,书写乡村振兴的共富新篇章。
供稿:会理市关河镇刘昌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