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致公党中央、致公党四川省委和致公党上海市委、泸州开放大学共同出资40余万元建成“泸州市致公科普教育活动中心”。至今,科普中心举办实践教育126期,利用科普中心教育资源在9个社区开展科普教育课程6期,参与人次10万余人,在泸州市形成了良好的科普教育集聚效应。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致公党上海市委原主委张恩迪,四川人民政府副省长、致公党省委主委杨兴平等领导在调研时均对科普中心活动成果及运行情况给与充分肯定。


培育科普教育团队,集成科普教育资源
围绕“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过程,推动科普教育内涵发展。充分发挥开放大学师资优势,组建科普教育团队,共同研发课程,形成科普教育、创意搭建、益智游戏、趣味电子、无线电测向、激光打靶等科普资源群。开发科技器材+“鲁班锁”、科技器材+视频科技活动等课程,推动科普教育内涵发展。

创新运行模式,提升科普教育集聚效应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惠及社会广大人群,扩大社会效应。科普中心作为一门常规课程,长期面向全市有实践活动需求的学生开放;利用周末、节假节日和寒暑假,开展“游学”“参观”,为全市青年少和其他社会群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普教育实践场所。以社区教育为载体,科普中心在社区开设了科普教育课程,将器材带到社区,帮助社区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致公科普活动中心成立以来,运行良好,“朋友圈”不断扩大,人防馆、法制馆等场馆相继投入并运行,“泸州市科技创新大赛”“消防科技活动”等市级重大活动在学校开展,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形成了科普教育集聚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