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种植的翠冠梨和猕猴桃虽然因为高温蒙受了一定损失,但我不能打退堂鼓,我要给周边乡邻做榜样。等天气转凉后,我就要在果园地头种植一季短平快的菜秧,力争把损失补回来。”江阳区通滩镇新学村“90后”新农人武学文对未来满怀信心地说。原来,他的果园因为高温导致果子受损,接下来他将以果蔬套种“良策”弥补高温天气带来的损失。
武学文的特色水果产业基地位于通滩镇新学村一组的山头上,连片果园依山绵延,生产便道蜿蜒园中。

今年32岁的武学文,2008年从学校毕业后,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远离家乡,到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厂做一名流水线作业工人。为了支持家乡建设,带领乡亲一起致富,2015年9月,武学文毅然返乡创业,流转了周边的几个山头近300亩的土地,种植猕猴桃、翠冠梨、沃柑等特色水果,并成立了泸州鼎辉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乡亲种植近1000亩的李子、桃子等优质水果。
为了壮大自己基地的水果品种,武学文还将周边乡邻的撂荒地上种植的100余株大红袍荔枝树承包了下来。这两年,这些荔枝树在武学文的精心管护下,年年果压枝头,每年上万斤荔枝全部被泸州及周边驱车上门的游客买走。

2019年,武学文的大红袍荔枝树在嫁接改良后挂果。今年产量增加,价格也是原来大红袍品种的4-5倍。
进入6月,持续的降雨和7月初连续的40°高温天气,武学文特色水果基地里种植的近100亩翠冠梨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基地土壤较薄,面对高温天气,虽然天天浇水,并给梨园遮荫,但依旧造成了一定损失,因被太阳灼伤,梨子颜值大打折扣。往年8元/斤且全由游客进园采摘的翠冠梨,今年4元/斤还要工人送到集市上吆喝销售。还有,10余亩的猕猴桃树,有的叶子都晒干了。
“不能就这样白白损失了,夏季损失秋冬季必须弥补回来。”面对高温带来的损失,武学文虽然心疼,但他知道自己的信心不能受挫。“痛心,但不能灰心,信心最重要。”武学文说。于是,这些天,尽管高温依旧,但武学文却天天早起忙着自救,和工人一起给果树浇水,面对还未成熟的黄金梨特别是在冬季成熟的优质柑橘,武学文更是加大了管护力度,这些天他还投入2000多元买回了遮阳网。
这两天,高温褪去。武学文开始着手在果树下套种一季时令蔬菜。“我的果园虽然在山头上,土质薄,但经过几年改造,土壤肥沃,种植一季秋冬季的白菜、小白菜秧、萝卜及油菜苔等时令蔬菜,不仅让果树林下地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更主要是弥补了因高温给果子带来的损失。”武学文说,今秋他就将利用100亩果树林地种植一茬冬季时令蔬菜。即便按市场最低价计,1亩冬季时令蔬菜至少可收入1000元,100亩就可实现收入10万元,完全能弥补高温给带来的损失。
“我回乡创业做新农人,就是要给周边乡邻做榜样,要带领他们一起致富。所以,榜样垮不得,我必须雄起!”武学文信心满满地说。
(江阳区委统战部 江阳区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