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普潮村乡贤代表朱秀洪的50多亩无花果园里,除了山坡上的少部分无花果因缺水出现叶子脱落果子稀疏外,山坡下田块地头的无花果不仅枝繁叶茂、果子殷实,每片叶子根部都挂着一颗无花果,彷佛压根儿就没有经历过高温干旱一样。

走在无花果树林间,朱秀洪欣喜地说:“今年种在田块地头的这些无花果通过纵横挖沟蓄水效果比较好,这种‘能排能灌’‘能水能旱’模式,让我的无花果在持续的高温干旱下,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在大旱之年依然实现了增收。”
今年进入7月后,持续的干旱袭来,尤其是八月后,不但干旱持续,气温连续多日还超过40度,这令朱秀洪有些措手不及。
干旱一开始,朱秀洪就在科学集约用水上下足了功夫。对山坡上的无花果,他就采取晚上12点后进行喷灌。他说,12点以后喷灌,泥土地面的热气基本散去,此时喷水让无花果树更容易吸收,还能促进无花果的生长。种植在田块里的无花果树,他就请来村民帮忙,在田块内以及四周进行挖沟,将鱼塘的水和井水抽来灌进田沟里,保证了田泥的湿润。同时,他还将自己培育的盆栽无花果幼树放进蓄水的田沟里,既节省了用水还省去了专门为盆栽无花果浇水的人力,一举两得。

“挖沟蓄水”这一抗旱妙方,让朱秀洪在水源有限的大旱之年创造了丰收的奇迹,也给周边乡邻探索出了一套集约化的科学抗旱方法。
目前,朱秀洪的田块无花果天天都有部分熟果可采,不时也有人进园采摘。由于品质优果新鲜,他的无花果也根本不愁卖。“干旱加上高温持续数日对无花果树几乎没有影响。这两天高温开始回落了,降雨了,我的无花果挺过来了,接下来及时进行施肥管理,今年无花果的收入应该较往年差不了多少。”朱秀洪面带笑容地说。
(江阳区委统战部 江阳区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