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担当?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一样的表述,无论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还是宋代布衣草民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以及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延续至今,在日常工作中敢于抗事、愿意做事、能够成事是担当,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刻站得出、豁得上、顶得住也是担当,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既有防范的先手、又有应对化解的高招更是担当。
担当,意为担负任务、责任等,自古是对士人君子心忧天下,计利苍生高贵品质的褒奖。时代需要担当,改革需要担当,攻坚克难更需要担当。中国共产党一贯将担当精神作为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选拔使用那些勇于担当、勤于担当、善于担当、敢于担当的干部。
勇于担当是一种奋发向上的能量,是一种勇立潮头、奋勇搏击的时代精神。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呈现出日益社会化的趋势,统战工作对象不断增加,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任务也更加繁重。在很多人眼里,统战部是一个相对“清闲”的部门,认为统战工作就是三个字——“交朋友”。殊不知,“交朋友”是一门大学问,工作实属不易,因为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但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更重要的是看合格不合格、够不够铁。在交朋友中需要处理好诸多关系:有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处理好这些关系必定需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做好新时代的统战工作,不仅是党的工作需要,也体现了统战干部的责任担当。
善于担当是一种必备的履职能力,是一种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责任意识。锻造勇于担当品格,既需要意识和勇气作支撑,更需要能力和机制来保障。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有了为担当者撑腰鼓劲的保证机制,更需要善担当、会担当、能担当的能力。随着新时代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转变,面对如何扩大“朋友圈”,画出最大“同心圆”这一新的时代课题,广大统战干部要继续发扬善于担当的精神,要有担当的勇气,要不断学习、苦练内功,提高担当的能力,以开放的视野、创新的思路谋划和推动工作,做到能担当、善担当、争一流。
勤于担当是一种忘我的无私境界,是一种事不避难、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始于担当,勤于态度。作为统战干部要把担当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勤于担当真正成为一种觉悟、一种品格、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方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只有真正把自身主动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不断向领导同事学习、向基层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增长才干、提升本领,才能充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能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敢于担当是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是一种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豪迈气魄。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不敢担当?在大风大浪里能不能担当?这是检验统战干部的试金石。在急难险重中带头勇挑重任,最能体现干部的担当。只有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把党的事业扛在肩上,才能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困难面前不推诿,挑战面前不畏惧,才能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担当者开拓。当前,党和国家开启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征程,作为一名基层统战新兵,我定当以“为官避世平生耻”自警,以“位卑未敢忘忧国”自勉,以“干戈以卫社稷”自强。在工作中勇于涉最险的河滩,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勤于挑最重的担子。常怀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心态,强化实干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在实践中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点一滴的积累,从小事做起,迈稳步子,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在学习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不断提振精神,主动担当作为,凝心聚力,展示统战干部的时代风采。
作者系:民盟绵阳市委机关总支二支部 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