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四川统一战线 > 各地统战工作 > 宜宾 > 正文
【宜宾】长宁县:传统文化舞台 绽放民族精神之光
http://www.sctyzx.gov.cn/  (2024-09-23 21:58:55)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为了更好地满足长宁县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期待,提升其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近日,长宁县在龙舟广场举办了第二届长江社区文化节。此次文化节共有16支参演队伍,100 余人参与,现场氛围热烈,选手们活力四射。

《长安十二时辰》

《竹石》

《织·嫁》

《青山远黛》

伴随着开场舞《长安十二时辰》音乐的响起,演员们婀娜多姿、灵动的舞蹈动作充分展现了唐文化的精髓,将大唐盛世的艺术水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晚会正式拉开帷幕。

《竹石》以清代画家郑燮的《竹石图》为传统文化依托,通过长杆劲竹等道具及“拟物”编创手法的运用,在光影交错中营造出竹林的自然意象。舞者们与竹融为一体,随竹叶舞动,虽竹身弯而不屈,折而不断,但竹叶仍八面出锋,凌空倚势,满台铿然有声。该舞蹈以现代与传统融合的动作塑造了岩竹挺立峭拔、浑身劲节的形象,将静态的《竹石图》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再现于舞台,实现了中国古典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让中国传统文化在舞蹈艺术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织·嫁》描述了土家族少女出嫁前,母亲与邻近乡女一起为其织西兰卡普的场景。该舞蹈通过舞蹈动作和舞台布景等手段,生动演绎了待嫁闺中的土家族青春少女,展现了她们的天真率性以及母女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体现了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这不仅展现了土家族的特色文化,也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

《青山远黛》则以优美的女子群舞还原了古代女子的形象,它源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描写,融合了中国古代舞蹈中的多种元素,是一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舞蹈形式。舞者通过身体灵活运动、手势变化和脸部表情转变,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展示了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与包容,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每一场传统文化表演都是一次文化基因的传递,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生存的土壤,避免了传统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的消逝。长宁县将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本地特色文化元素为重点,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积极培养乡村文艺骨干和文化带头人,培育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孵化群众文化优秀节目,不断提升各族群众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力,促进各族群众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深入交往交流交融。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构筑民族团结精神,使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