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藏于深山的资源如何唤醒?外来企业落地如何破除阻碍?招商成果如何转化为发展动能?面对“招什么、如何落、怎样成”的基层招商共性难题,复兴镇以“精准招商选方向、全程服务促落地、产业聚力强发展”的思路破局,走出了一条资源盘活、企业成长、镇域振兴的共赢之路。
招什么?资源为媒好项目向山而行
早上8点,坐落于复兴镇治安村的宜宾春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今年第一季竹荪刚顺利完成采收,负责人王子能趁着农闲时段,带领工人们在标准化厂棚里抓紧搭建新的种植架。
这家主营竹荪种植、加工、销售和技术培训的企业,是复兴镇今年招商引资迎来的“开门红”。从落地那天起,该企业就和复兴镇“山多田肥、茶叶竹木资源多”的特色特别合拍,成为当地“靠资源引项目”招商思路的生动例子。
“复兴镇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良好,适合种植竹荪。公司产出竹荪主要销往长宁县、宜宾城区及外地,复兴镇正好处于中间位置,具备交通区位优势,我们便选择了在此落户。”宜宾春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子能。
三年前,复兴镇招商引资工作曾一度陷入“两难”困境:本地丰富的山林、坡地资源因缺乏合适项目支撑而难以变现;盲目引进的部分外来项目与本地资源禀赋不匹配。彼时,全镇坐拥的5.2万亩林地、2.8万亩适宜种植茶叶等作物的坡地,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4年下半年,随着复兴镇招商思路的转变,精准招商策略的推进逐步扭转发展局面。
复兴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在招商选项目时,复兴镇重新调整思路、明确方向,不再盲目追求大项目、新项目,而是将重心放在能真正盘活本地资源的企业上,进行精准引进和重点培育。”
自今年年初引进宜宾春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来,该企业依托当地优质土壤、适宜海拔等自然禀赋快速发展,一年销售额达600万元左右。为打破传统土地种植中“三年轮作、一年一季”的局限,该企业今年全力推进工厂化建设。王子能告诉记者,低效大棚通过工厂化多层种植改造完成后,竹荪种植将升级为一年3到4季的集约化种植模式,借助科技赋能实现量产突破,收入预计能翻18倍,真正让闲置资源通过精准招商转化为富民强镇的产业动能。
如何落?全程“陪跑”让企业少走弯路
“沉睡”的闲置资源,正通过一个个好项目转化为发展动能,而让这些项目顺利落地、高效推进更是关键。在距离宜宾春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公里的仁共村,高县德康(百村百万)生猪产业项目现场机械轰鸣,挖机往来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项目推进初期,土地问题一度成为该企业的阻碍。面对村民的担忧和企业的焦急,如何快速打破僵局、推动项目顺利开展,成为对当地服务能力的一大考验。
复兴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周传海表示:“项目招引后,复兴镇健全全链条保障机制,实施‘一个项目、一名班子成员、一套服务专班’的包联责任制,明确从手续办理到要素保障的全流程责任清单和时间节点,强化全过程跟踪督办,建立动态台账。”
正是这种“企业有需求、政府有响应”的全程陪跑模式,让原本棘手的征地难题迎刃而解,更让该企业从协调落地到顺利推进仅用了15天。
如何兴?产业聚力点燃镇域发展新引擎
招商引资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产业发展的活力与民生改善的实效上。今年上半年,全镇新增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突破4亿元,镇域经济招商签约项目个数位居全市首位。在项目推进上,8个新引进项目落地转化成效显著,其中4个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2个实现部分投产,整体落地转化率达75%,建设进度较预期提前15%,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了解,复兴镇新招引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05亿元,创造4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高县县委统战部、高县融媒体中心供稿)